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特色栏目

太湖文化研究

2024-02-20 浏览数:1247


    “太湖”文化是吴文化的核心,是地域文化杰出的代表。湖州地处“太湖”文化中心,自古文脉绵长,人文底蕴深厚。作为地方高校学报,《湖州师范学院学报》一直重视地方文化研究,2004年至今,一直不间断开设 “太湖文化研究”这个特色栏目。该栏目主要以湖州以及周边太湖流域的历史文化为研究对象,刊发了许多相关论文。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面:1.对于陆羽、胡瑗、赵孟頫、吴昌硕、钱玄同、沈尹默等湖州籍或在湖州仕宦的历史文化名人开设了专题研究,通过长期不间断的专题研究,使得该栏目在国内上述人物的研究上有一定影响。2.对于一些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但现在知名度不高的历史文化名人,比如朱长春、毛垹、释赞宁、严元照、刘一止、朱翊清、顾应祥、凌稚隆等,该栏目也刊发了一系列文献整理、生平考证等基础性研究的专业论文。3.对于湖州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文艺流派和有影响的家族史也重点进行挖掘,前者如“大历诗人群”,后者如湖州沈氏家族、钱氏家族等。另外,还对湖州历史上的书画文化、湖笔文化、蚕桑文化、藏书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防风神话文化等也刊发了一些专业研究论文。该栏目也得到了学报界的认可,该栏目曾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特色栏目”。


近年栏目文章汇总:


2023年

施补华致陈豪佚札五通考释

唐一庵哲学思想研究述评

俞樾《十二月花神议》考论

期应制诗探析

“艺术是前世的回忆”——从木心的“迷信”看木心的艺术思想

钱玄同与崔适交游考

从钱玄同日记看章门弟子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皎然的“缁素忘年之交”及“以茶论道”

皎然“文体四变”说及其思想史意义

晚明曲家陆世廉考补

“借剑时欲斩妖狐”——多元文化交涉视域下的晚明长兴甲子元日之变

蚕桑意象的生态指涉及根基性论略——以湖州生态建设为例

“湖桑”原生形态与次生形态问题考述

1314世纪的丝路与布料文化——以“纳石失”为主要考察对象


2022年

近代江南市镇农桑社会观念嬗变探究——基于南浔市镇的梳理与分析

明清之际浙西的蚕桑产业——以张履祥《补农书》为中心

乡土叙事与文学生态:论《吴兴诗话》的地域文化价值

《陈旉农书》的蚕桑生产与经营思想研究

晚清东西定点帮扶经典个案——浙人姚觐元川东劝课蚕桑考述

民国时期吴兴市政建设探究(1920—1937)

从静观其变到绅主官辅:聂缉椝对湖州海岛教案的因应(1903—1905)

“以书入画”及其对中国画发展的贡献——以张僧繇、赵孟、吴昌硕为例

元代诗人张楧的家世、交游与文事活动

抗战时期湖州女杰陆璀的爱国活动研究

陆心源藏书印考略——以日本静嘉堂文库宋元版为中心

湖州籍文学翻译家金隄译事探析

湖州与南山律宗的钞记文献——兼论道宣的籍贯

僧身与士心:论释皎然诗歌的现实性


2021年

新时代中国蚕丝绸文化的功能探析

湖州蚕桑神话的文本叙事性及本文开放性

13—14世纪域外纪行中的丝绸

海派文化浸淫下的江南小镇——基于南浔市镇社会生活的考察

“三言”异类爱情故事对《夷坚志》的改写

《西塞渔社图》:江山高隐与南宋湖州山水的视觉呈现

“大上海”与“小南浔”:近代南浔绅商结社与区域互动

“一门风雅”:清代归安叶氏才女群创作探析

蚕神信仰及其民间习俗——以太湖流域蚕桑谣谚为例

沈兼士年谱简编

论谭献以赋诗解词的批评方法

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湖州元素

作为诗人的赞宁大师


2020年

追寻古人的精神之旅:湖州佛教寺院文化的深度发掘及其启示

经营地方:明清时期的南浔士绅社会

清代湖州诗人严遂成三考

吴昌硕艺术思想探析

《三言二拍》中的湖州元素

从木心作品看木心对乌镇的情感变迁

南华意象禅家诗——浅谈皎然诗中的庄子意象

陆心源碑刻文献研究

陈振孙辨伪方法探析

民国南浔士绅见证的动荡时代——以张献廷及其《乘斋杂咏》为例

周密笔记中的生命体验及其审美超越

北宋初高僧释赞宁的护国思想和行迹

历代文人与湖州白雀法华寺